全球实时:债市“急跌”风波!银行理财出现“赎回潮”,对股市有何影响?


【资料图】

日前,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赎回潮”,各大银行理财子纷纷发文安抚投资者情绪。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投资者吐槽称,“因为追求稳定才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没想到会回撤这么多”、“居然连稳健理财都绿了”。更有投资者表示“把手里的短期理财产品都赎回了”。市场被焦虑情绪笼罩。

数据显示,11月11日、14日两天债券市场大幅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3Bp,对应债券价格(10年国债期货价格)下行1.07%,为近5年来单日调整的最大幅度。11月16日,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86%,3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49%;国债期货1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27%,5年期下跌0.31%。至此,债券市场已经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

11月以来债市为何大跌?

从近期政策变化中可寻找债市大跌的背景。消息面是导火索,由此带动了市场风险偏好的整体回升。多数受访人士指出,整个事件的发酵、发展来自于消息面、流动性与利率的三重作用。

11月11日午间,防疫政策“二十条”出台,从原来的严格社会管控,放松到符合当前病毒毒性的管控程度,缓解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弱势的预期。

随后的周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公布了专门针对房地产行业出台的“十六条”救助措施,该文件可行性较强,打通了前期的一些政策堵点,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超出市场预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大概率经济企稳。

11月14日、15日,债券市场连续两天开盘即暴跌,跌去了债券市场截止目前全年涨幅。银行理财行业货币型、其他短期理财产品的净值迅速下跌,由于产品业绩展示的年化收益,亏损收益率被放大展示。

11月1日至11月16日10Y期国债利率已累计上行19BP至2.83%,此次债市大跌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面略紧(存单提价、资金利率持续上行)、防疫政策优化、地产政策加码。债市大幅下跌,引发负债端机构赎回,11月15日基金在二级市场上净卖出债券978亿元、创2020年5月我们有数据以来新高,11月7日-11月16日货基和基金在二级市场上持续净卖出债券、累计净卖出3417亿元。

流动性方面,11月以来,央行不断小幅收紧流动性,大行融出资金体量降低,市场担忧货币政策有转向风险;而随着年底考核期来临,机构落袋为安的心态更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为何发生赎回负反馈?

今年是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元年,净值波动承受能力较成本法计价时期明显削弱,叠加今年以来银行、年金等机构债券投资收益尚可、为稳住已有投资收益需赎回债基,最终综合因素导致了赎回负循环:债市下跌——净值回撤——机构赎回——抛售债券加大下跌幅度。

由于低风险偏好的理财客户开始赎回理财产品,理财产品需变卖资产筹备现金兑付客户,比如快速甩卖存单、赎回公募基金等。

公募基金被赎回也加入甩卖资产筹集现金的队伍,引发了市场进一步的抛售,导致债券价格继续下跌,又体现出产品净值下跌,赎回量就更多,形成了“赎回-抛售-债券下跌-产品净值下跌-再赎回”的负反馈。

2013年以来,债市大跌有三次

第一次是2013年4-11月,债市大跌源于宏观经济向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资金面偏紧,市场“钱荒”。第二次是2016年8月-2017年11月,债市大跌源于经济增速回升,供给侧改革带动PPI大幅抬升,央行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货币政策偏紧,以及信用风险事件增加,金融监管加强,美联储加息等。第三次是2020年4-11月,债市转熊源于武汉解封+货币政策常态化+经济重启。

债市三次大跌都伴随着债基大规模赎回。2013年6-11月债基份额累计下降近1200亿份、2017年有六个月债基份额减少(合计减少3100多亿份)、2020年5-11月债基份额累计下降约8000亿份。

回顾历史来看,股市短期会受到扰动,但是中长期还是取决于基本面。

前述3次债市大跌且债基大幅赎回的历史中,股市短期表现会有所扰动,背后的原因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基本面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突发事件性因素同时影响了股债市场,而当事件过去,行情也会恢复正常。如13年6月“钱荒”导致的股债齐跌,上证综指在16个交易日内下跌15%,盘中曾创下1849的低点,但随后股市很快收复失地。第二种是基本面向好的过程中政策或者政策预期出现了转向,如16-17年经济企稳后金融监管加强、20年4月后经济随着复工复产迎来疫后复苏。经济复苏本身利好股市,因此经历过扰动后(如股市在16年底、17年4月等阶段性有所回撤),股市向上的趋势仍在。

此次回撤并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趋势

近日,“某银行金市赎回400亿公募基金”“某理财子赎回数百亿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等传言纷飞,某些帖子在投资者交流平台阅读量高达335万。

针对“有公募基金经理跪在某银行理财子门口,请求不要赎回”等说法,相关理财子人士表示,每次债市大跌都会有机构赎回动作,基金经理也会与机构进行协商,但上述说法显然过度渲染,与事实不符。

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一年,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转型,理财产品净值会根据市场情况每日调整。就在今年3月份,便已出现过超千只理财产品因受股市、债市波动而“破净”的情况。

面对此次回调,业内分析认为相比股票类资产,债券长期来看较为稳健,此次回撤并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趋势。

交银理财表示,从中债-新综合指数走势可以看出,虽然债券市场有波动,但由于债券本身是生息资产,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票息收益,所以债券市场整体仍呈现震荡向上的局面,本次的回撤并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趋势。

西部证券(行情002673,诊股)分析称,今年是“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的整改收官之年,因此银行和理财公司有望迎来赎回条款的集中调整期,从而使得赎回条件更为严格,有助于引导长期资金进入市场,减少投资者的短期行为。

“此轮理财产品的‘赎回潮’主要是受到近期几大政策因素的催化,长期来看,银行理财仍将以低风险、低波动的资产配置为主,后续阶段性冲击压力将逐步得到缓解。11月17日央行开展1320亿元逆回购,流动性望保持合理充裕。” 西部证券补充道。

关键词: 债券市场 银行理财 公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