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观点:消费股能否乘风而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这个春节,券商分析师又把记者的活给干了。
多家券商分析师在春节期间通过回乡见闻、草根调研等方式,深入观察祖国一二三线城市,带来“接地气”的研究观察,这其中“消费复苏”是分析师们提到的高频词。
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证券多名分析师均表示,消费复苏是一致共识,但回乡真切感受到各地春节的超预期火热;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宏观分析师李林芷也表示,春节期间的线下消费重现“烟火气”。
值得注意的是,大消费板块自2021年以来便一直处于调整状态。那此番消费板块因何会出现“火热”行情?这个现状能否持续?在这些背景下,消费板块还有何机会?
01
春节消费因何“火热”?
春节期间,景区游客爆满、电影院座无虚席、饭店门前排起长队……种种迹象表明,“人气”已经回归。近期消费复苏持续回暖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具传统特色的节日,也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买买买是春节假期不变的旋律。
据国家税务局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分别同比增长10%、13.5%。
图 1 . 税务总局统计的消费企业春节收入增长12.2%
资料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平安证券研究所
二是各项“稳增长”政策也在加速落地。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降准、“金融十六条”、地产“第二支箭”延期扩容等政策宽松措施密集加码,逐步形成经济弱势恢复的新稳态。
同时各地促消费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包括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消费补贴等,也对春节消费数据超预期上扬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效果正在显现。伴随着防控措施的优化,消费场景的制约有望明显降低,之前被抑制的部分消费需求开始释放。而今年春节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这是居民消费特别是旅游等接触式服务消费大幅反弹的基础。
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共计发送旅客2.26亿人次,日均3223万人次,农历同比增长71.2%;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日均流量为4394.5万辆,农历同比增长33.0%。
消费活力的不断释放正提振着全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日前,一些外国投行纷纷上调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荷兰国际集团和高盛分别上调至5%和5.2%。
02
消费恢复“温而不暖”
不过,也有分析师称,就消费恢复力度而言,2023年春节并非“一片火热”,更像是“温而不暖”。此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一方面,尽管今年春节期间相关消费行业营收有所恢复,但今年春节出行人次仅恢复到2019年的 53%左右,相比2019年同期仍有较大差距,这说明消费复苏仍需时日。
另一方面,超额储蓄是疫后消费复苏的重要保障。消费实际上并不存在“刺激”与否,而是取决于消费者兜里是否有钱,是否有消费信心和意愿。
回顾近20年的A股,除了2007年特殊行情之外,几段消费行情居民收入增速都很稳定,而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时消费行情往往很快结束。所以如果想要消费出现大行情,居民收入至少不能拖后腿。
图 2 . 居民收入增速的基本稳定或上行是消费占优的基础
资料来源:东北证券(行情000686,诊股)
过去几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居民收入预期不确定性放大,收入波动加剧直接打击消费者信心,使其倾向于提高储蓄比例,延后释放消费需求,影响了消费升级的进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也就意味着民众的消费信心和消费强度要完全恢复,仍需要时间。
图 3 . 2022年全国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梁中华团队谈到,接下来消费恢复的结构分化也会比较大,结构亮点会比较多,总量还要看居民就业和收入的提升速度。中长期还需要观察疫情对劳动力供给端带来的持续影响。
华创证券也表示,当下消费数据受春节消费支出倾向影响,叠加居民康复后的 “报复性” 消费行为,消费 “强势反弹” 的持续性还需要观察。
03
消费长牛趋势不改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消费板块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有14亿多人口,消费市场空间广阔。尽管去年受疫情多发频发影响,消费市场复苏承压,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梳理过往十年、二十年的数据来看,主流的消费板块,如食品饮料等,都持续性的跑赢了大盘,且牛股频出。在美股中早已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消费品公司,如可口可乐、苹果等。
显而易见,消费板块是一个长坡厚雪式的赛道。杰里米·西格尔就曾在《投资者的未来》中指出,过去100年来,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的一是消费、一是医药的公司股票。
东吴证券(行情601555,诊股)表示,看好2023年消费行业的复苏,随防疫政策放松、扩大内需战略推进,2023年消费行业有望供需两旺。建议关注的板块和标的包括:
1)免税:疫后复苏业绩弹性较大、具备长期成长能力,如中国中免(行情601888,诊股)、王府井(行情600859,诊股)、海汽集团(行情603069,诊股)等;
2)医美:目前估值分位数低、具备长期成长能力,如爱美客(行情300896,诊股)、朗姿股份(行情002612,诊股);
3)航空机场:疫后恢复弹性较大、疫情期间跌幅较大,如上海机场(行情600009,诊股);
4)酒店餐饮:疫后恢复弹性较大、具备长期成长能力,如首旅酒店(行情600258,诊股);
5)教育:疫后恢复弹性较大、疫情期间股价跌幅大、疫后复苏业绩弹性较大,如中教控股、中公教育(行情002607,诊股);
6)黄金珠宝:疫情期间跌幅较大、估值低,安全边际高,如迪阿股份(行情301177,诊股)等;
7)大宗供应链产业B2B:估值较低、具备长期成长能力,如厦门象屿(行情600057,诊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