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点评!公募基金产品2022年亏损1.46万亿 乱扣费、虚假宣传乱象频现投诉量超万条

近年来,社会大众对公募基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升,我国的公募基金实现快速发展。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乱扣费、虚假宣传、诱导基金销售等问题屡见不鲜。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长江商报推出系列报道,本期通过盘点公募基金业典型投诉案例,旨在为投资者树立谨慎、正确的投资观提供参考。

●长江商报记者蔡嘉

“315”期间,一向热度较高的公募基金领域也因高投诉量备受关注。


(资料图片)

根据网络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统计,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共收到基金方面的有效投诉4357起,涉及363家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

长江商报记者从黑猫投诉平台直接搜索发现,截至2023年3月16日,关于“基金”这一关键字的搜索结果达到1.15万条。天弘基金、鹏华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建信基金的投诉量超过百条,居投诉前列。

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基民”规模不断壮大,但高热度背后风险犹存。特别是2022年受多重因素影响资本市场低位震荡,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的波动成为常态。上述网络平台中,投资者的投诉问题就主要聚焦在乱扣费、基金收益率差、虚假宣传等方面。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公募基金产品的利润总额为-1.46万亿元。葛兰、张坤、蔡嵩松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跌落神坛”。

多家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被投诉

近期,深圳证监局发布《关于2022年四季度证券基金、期货纠纷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深圳证监局接收针对辖区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的投诉共1183件,环比增加205件。其中,针对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营机构的投诉分别为409件、52件,环比减少95件、76件,但针对基金经营机构的投诉443件,环比增加314件,增速高达243%。

上述投诉中,基金经营机构主要涉及30家,其中富荣基金一家的投诉量就达到175件,占当期基金经营机构总投诉量的比例接近40%。南方基金、招商基金的投诉量也居前,分别为56件、38件。

从涉及的问题来看,针对基金经营机构的投诉中,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规范经营问题、客户服务问题、申购赎回问题等。其中,关于规范经营问题的投诉量就达到320件。

除了官方通报之外,基金业的投诉情况在各大网络投诉平台中可见一斑。根据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后台统计数据,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共收到基金方面的有效投诉4357起,涉及363家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机构。被投诉最多的基金公司主要有天弘基金、鹏华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平安大华基金、平安基金、广发基金等;基金代销机构涉及京东数科旗下的肯特瑞基金、天天基金网、腾讯旗下的腾安基金等。

长江商报记者从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截至2023年3月16日,关于“基金”这一关键字的搜索结果达到1.15万条,以“基金经理”为关键字的搜索结果为255条,以“基金公司”为关键字的搜索结果为210条。

在上述“基金”搜索结果中,按照商家分类,天弘基金、鹏华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建信基金的投诉量超过百条,分别为1012条、155条、146条、127条。银华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广发基金、融通基金、南方基金、诺安基金、博时基金、长盛基金、中信保诚基金的投诉量在20条至80条之间,天天基金网等第三方平台也有不少投诉。

从投诉内容来看,网络平台上关于基金的投诉主要集中于无故扣款问题,许多投诉人反映:“没有购买过任何基金,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卡被无故扣款购买基金了”。不仅如此,收益率差、诱导开户、虚假宣传等问题,也频频被提及。

市场波动行情下投资者情绪被点燃

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大众参与度快速提升,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公募基金总体规模已超25万亿份,同比增长14.15%;基金净值约为26.65万亿元,同比增长5.41%;基金数量达到10492只。其中,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净值占比分别为7.92%、18.35%、32.26%和39.96%。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进一步提升至1.06万只,管理总规模也达到27.25万亿元。

但与前两年销售火爆的氛围不同,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低位震荡。特别是资管新规开始正式实施,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财产品的波动成为常态。

Wind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产品的基金利润合计为728.62亿元。而2022年全年,公募基金产品的利润总额却为-1.46万亿元。其中,混合型基金在2022年的利润累计-1.12万亿元,仅第二季度盈利3730.98亿元。股票型基金、国际(QDII)基金、FOF基金2022年的亏损金额分别为5787.36亿元、352.88亿元、170.67亿元。

而货币型基金、债权型基金则在2022年盈利2009.54亿元、859.37亿元,其中货币型基金的典型代表天弘余额宝全年利润124.37亿元,在该类型基金中盈利能力稳居首位。

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基金产品并不是稳赚不赔,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基金收益率差、虚假宣传等问题的投诉,也有部分是对“亏钱”情绪的宣泄。特别是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转变,热点概念层出不穷,本就在投资风格、偏好上各有不同的“网红基金经理”跌落神坛,也成为其被投诉的主要原因。

例如,2022年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累计亏损192.54亿元,成为当年亏钱最多的基金产品。同样曾为“网红”的蔡嵩松、张坤管理的诺安成长、易方达蓝筹精选在2022年分别亏损129.3亿元、107.14亿元。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投资者的投诉也侧面反映出基金公司及从业人员在展业过程中存在的不合规不规范问题。在我国基金业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基金公司仍需要完善合规风控管理体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