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简讯:100万元炒日股,是什么样的体验?


(相关资料图)

16日收盘,日经225指数上涨0.66%,连涨10周,创下10年来最长连涨纪录。该指数近三个月累计涨幅达24.79%,已超过美股纳斯达克指数。

熙臣(化名)在日本主要从事咨询工作,因日股大涨斩获了“意料之外”的收益。他告诉中新经纬,最近因为搬家换家具,每日支出少则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6.8元),多则十几万日元。不过,其持有的股票每天至少都能涨 1%—2%,“头天搬家把钱花了,第二天钱就从股市里回来了。”

“每月持股浮盈超月薪”

在中国互联网大厂工作一段时间后,熙臣于201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之后在东京定居。2020年上半年,全球多数主要股市暴跌。但在熙臣看来,“大步入场”的时机到了。

熙臣首先入手了一些高红利股票,包括全日空、麒麟饮料、KURA寿司等消费类股票。今年4月之后,熙臣的收益开始随着日本股市的大涨而“水涨船高”。

5月17日,日经225指数突破3万点后一路狂飙,截至6月16日,已突破33706点,创下33年来新高。日本股市的另一个风向标东证指数也一路上扬,刷新1990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近三个月累计涨幅达18.75%。

“今年这些消费股股价涨幅不俗,对于我来说更像是计划外的收益。”熙臣提到,全日空是给他带来最多收益的一只股票。2021年以2000日元/股(约合人民币101.29元/股)的价格入手,持有至今已涨至3000日元/股(约合人民币151.94元/股)左右。再加上给股东邮寄的价值3000日元的半价机票兑换券,累计收益率在30%以上。

熙臣目前在日股投资了2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1.29万元),最多时曾同时持有10只日股,迄今几乎全部都是正收益。此外,他也投资了一些科技类美股,包括重仓特斯拉和SOXL(三倍做多半导体ETF)。在4月以来的这波日股美股涨幅中,他的整体仓位上涨了20%以上,每天都能涨10万—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0.51万元—1.01万元),“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每月的股票浮盈收益早已超过了月工资收入。”

不过他对股票大涨带来的收益显得十分理智,“我十分清楚,这个钱也许之后还会亏回去,所以我更在意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投资逻辑。”熙臣称。

股民“跑步入场”?

针对日本股市大涨,目前机构普遍提到几个推动因素,包括避险需求吸引外资流入提振日元资产;日本宽松货币环境为机构融资购买股票提供沃土;东京证券交易所发布相关文件从制度层面推进估值预期改善等。此外还有巴菲特的“带货”效应。

巴菲特今年公开表达了对日本五大商社伊藤忠、丸红、三菱、三井物产和住友商事的看好及增持意愿,从而带火了这些股票。市场将这些低估值、高分红且正改革治理能力的日本上市公司称之为“日特估”。

有了巴菲特的加持,外资“冲入”日股。据媒体报道,对冲基金Point72、Citadel、黑石、KKR等华尔街大鳄均相继造访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披露各投资板块交易动向最新数据也显示,海外投资者上周(6月5日—6月9日)的现货净买入额达9863.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9.57亿元),这是海外投资者6年来首次出现连续十一周净买入日股。

与此同时,股民也在“跑步入场”。

在日本生活了30多年的华商林响(化名)主要经营国际贸易业务,平时也会参与证券买卖。他告诉中新经纬,最近日本很多散户开通证券账户,投资股市。

日本北京总商会会长潘若卫也向中新经纬提到,看到股市大涨,身边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投资机会,希望能够从中获利,所以开始关注和学习日本股市的相关知识,“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买入股票”。

不过,潘若卫也表示,还有人比较谨慎,担心日本股市的上涨不可持续,可能会很快出现回调或者崩盘,所以他们选择观望或者避险。有些人则认为股市与己无关,虽然目前股市大涨,但他们不太关心。

日本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月度在线证券交易活动统计显示,截至4月末,在线证券交易账户数为3669.53万户,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0.74%,其中29.77万户为新增。

对此,熙臣称,据他观察,此轮大涨对日本人投资方式的冲击并不大,开户比例应是渐进式上升,“而且相对日股,美股投资也同样普及,很多日本券商网站首页都是美股广告。”

股市、货币表现不同,

复苏势头待观察

根据日本内阁6月8日公布的数据,日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终值环比增长0.7%,折合年率增长2.7%,较上月公布的1.6%初值大幅上修,也高于市场预期值1.9%。失业率方面,日本4月失业率从3月份的2.8%降至2.6%,为三个月来首次下降。

曾长期陷入通缩的日本物价也在继续攀升。日本总务省5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4月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8,同比上升3.4%,连续20个月同比上升。其中食品和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是推升4月核心CPI的主要原因。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2023年1—3月,日本人均旅游消费额达21.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8万元),与疫情前2019年1—3月的14.7万日元(约合人民币0.75万元)相比,上涨44%。

熙臣提到,日本的传统企业近年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因此数字化相关领域创造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很多公司都在扩大招聘,行业内的人员流动也有所提升。就其自身而言,薪酬年均增幅约在百分之十几左右。

“当然,我个人对日本物价上涨的不满也是有的,薪酬虽然涨得不多,但确实又增加了,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熙臣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董昀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2023年一季度日本GDP相较其本身多年的负增长,已是“很不容易”,这说明日本通过持续的结构性改革,已经开始适应了人口老龄化的常态,潜在的GDP增长率持续下降态势得到了遏制,“可以说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但并不能认为日本的根本问题已经解决。”

董昀认为,日本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辉煌时刻,是受益于企业管理组织效率、技术创新能力、生产力等提升。但现在,无论是组织、管理,还是技术方面,日本都未有明显突破。尽管日本政府近年加大了对一些产业领域的投资,但效果还未显现。

“股市表现和实体经济经常有背离,日本经济的创新能力真正走向世界前列,还需要在更长期的视角下,把很多趋势性、结构性的因素放到里面观察。”董昀称。

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策略分析师刘刚提到,日本指数上涨中,日元贬值贡献了近乎半数。而以主题情绪驱动和估值大幅抬升的行情可能不具备太强的持续性,建议投资者在当前点位上谨慎根据情绪追高。

“股市与货币两端表现不同,日本复苏势头有待观察。”西南证券(行情600369,诊股)宏观分析师叶凡表示,自2016年日本步入负利率时代以来,日本资产存在日元价值在左而日元资产在右的情况。一方面,作为一个典型的出口型经济体,日元贬值提振了日本出口商的海外收入。另一方面,日股近期上涨也使得日元贬值幅度更大。

她表示,众多海外投资者在购入日本资产的过程中,并未动用大量本金投资日本股票,而是借入低息日元放大杠杆投资日本股票,导致日元供应明显增加,带来额外的下跌压力。整体来看,日本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也存在短期扰动,后续经济持续复苏或改变股票与货币的背离现象。

刘刚也指出,以消费(尤其是服务型消费修复)驱动的经济增长是日本近期数据呈现的亮点,疫情期间日本政府直接转移支付也可能使得居民消费具有一定韧性。但制造业、投资和进出口情况当前仍有一定压力。往后看,日本面对两大风险,一是投资尚未有明显改善,二是下半年美欧经济衰退压力对日本出口可能同样造成拖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