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中科院,获巨额融资,北京跑出一家氢能独角兽!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火爆,锂电池赛道涌现出一批上市公司,同时另一技术路线氢能领域也陆续有企业融资上市。
“氢燃料电池第一股”亿华通在今年1月成功登陆港股,国鸿氢能、中鼎恒盛也陆续冲刺IPO。国氢科技在去年完成45亿元B轮融资后,估值达到130亿元。近期,又有氢能赛道公司获得了大额融资。
官网信息显示,近期,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富海”)成功完成8亿元C轮引战融资,投资方包括诚通混改基金、建信股权、国投招商、工银投资、越秀产业基金等。据悉,融资金额将主要用于装备制造和气体生产的规模及能力提升、技术研发、氢能和电子特气以及绿色气体业务布局等方向。
(资料图片)
这家成立7年的公司颇受资本青睐。天眼查显示,自2016年以来,中科富海已先后完成六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物产中大投资旗下的杭州君泽贰号、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
01
中科院孕育的氢能独角兽
据公司官网信息,中科富海于2016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由中科院理化所实际控股的国有企业。 公司在杭州、中山等地成立了20多家分子公司机构,还在鄂尔多斯、新疆阿克苏建了工厂,形成以设备研发、集成制造、EPC工程总包、工厂运行、气体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供应商。
中科富海脱胎于中国科学院,依托科学院2代院士4代科学家近60年的科研积累,拥有丰富的技术资源,并进行成果转化。
公司主要从事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相关业务,拥有20K-2K核心关键技术,致力于提供液氢、液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氢液化装置、LNG-BOG提氦装备、稀有气体分离纯化等先进低温装备以及氢能应用系统解决方案、高纯稀有气体、工业气体和气体工程等服务。
中科富海的董事长张彦奇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行业经验丰富。公司总裁高金林博士是低温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有过创业经历。
近年来,中科富海在产品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与进展。2019年,国产首台200W@4.5K氦制冷机出口韩国、国产首台千瓦级氦制冷机集成冷箱顺利通过验收、国内首台1.5吨/天氢液化器冷箱集成制造;2020年公司中标LNG工厂BOG提氦项目,还收获了1.5吨/天氢液化出口订单。
公司持续布局液氢产业链,今年7月,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100%收购广东建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建成”),基于广东建成现有低温储运设备优势,拓展相关业务。
背靠中科院,中科富海拥有技术优势,管理团队也颇为亮眼,这或许是公司深受资本追捧的原因。在资本的支持下,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还进入2022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
02
氢能高成本难题待解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能源转型乃是必然之举。 氢能凭借生态友好、高效性、储运方式多样、应用场景广泛等特点,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国家已将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氢国,2021年氢产量超过3300万吨。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在2030年碳达峰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预期达到3715万吨;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可见我国未来对氢气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氢能产业链包括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应用三大环节。当前我国的制氢方式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但基于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考虑,电解水制氢有望成为未来氢气制取主流方式。
由于氢气属于危险品,对运输安全性要求很高,储运成为制约氢能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氢能供应体系相对滞后,储运、加氢等中间环节成本较高。
中科富海就聚焦于氢的大规模储存和运输环节,尤其是液氢的制取、储运、应用。除了中科富海之外,在民用液氢领域还出现了航天101所、国富氢能、鸿达兴业等机构和企业。
下游应用方面,氢气的能量密度较锂电更高,氢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可以对锂电实现部分替代,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户储、化工等领域。而氢能燃料电池系统组装而成的燃料电池车是未来氢能产业链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氢能领域,以丰田为代表的的日本车企可谓是下了很大功夫。丰田早在1992年就开始进行氢能技术研发,2014年首批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车第一代MIRAI上市,2020年第二代MIRAI氢燃料电池车面世。
尽管丰田在氢能源汽车领域走在了前面,但其氢燃料电池车销量依然不高。据国际能源网数据,截至2022年底,丰田MIRAI全球总销量不足2.2万辆。
高昂的成本是氢能迟迟未被大面积应用的重要原因。目前氢能产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由于氢气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相对复杂,研发成本较高,同时还需要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这也导致氢燃料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价格远不如锂电池划算。
近年来,我国以燃料电池汽车为切入点发展氢能,目前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但在一些前沿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方面,国内氢能产业与世界先进水平依然存在差距。
目前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仍然较小。统计显示,2022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约1.79万辆,其中我国实现销量3367辆,占比18.8%。
氢能赛道的企业一边要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另一边能够拿到的订单却很少,导致许多公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从近年来递交招股书的公司来看,氢能相关企业绩亏损是普遍现状。
比如2022年10月撤回申请文件导致科创板IPO终止的国富氢能,主营车载高压供氢系统、加氢站成套设备等产品。招股书显示,2021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约-1.17亿元,而公司尚未盈利的原因主要是下游市场应用端渗透率相对较低、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持续研发投入等导致。
治臻股份也在去年12月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公司为客户提供金属双极板产品及相关技术服务,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领域。2019年至2021年,尽管其营收持续增长,但净利润分别约-0.34亿元、-1.31亿元、0.2亿元。
除了成本高昂之外,氢气的安全性也令人担忧。氢气是一种高度易燃易爆的气体,有一定危险性,而且氢气具有很强的扩散性,极易泄露,一旦在密闭的空间遇到点火源就可能形成爆炸。这也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一大原因。
03
结语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火热发展,氢能领域的公司融资上市热情高涨,但氢能是个高技术门槛的赛道,且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中科富海等氢能公司需要持续投入资金搞研发。在氢能源产业市场份额不高的前提下,高成本的难题待解,企业也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压力。
关键词: